一段婚姻,如果没有这2样东西,就形同摆设

夫妻夜话
婚姻

婚姻的形态有很多种,但婚姻的内核,却万变不离其宗。

一段婚姻里,如果没有以下这两样东西,就形同虚设,结局必然不美好。

alt

一 婚姻里,男人的疼爱很重要

在感情中,无论什么样的女人,最终寻找的,无外乎两种东西:很多的爱和很多的安全感。

而爱与安全感的直接来源,就是男人的疼爱。

就像杨绛先生说的:

一个人再好,他不心疼你,什么用也没有,誓言可以编造,浪漫可以伪装,唯有心疼,是来自内心的情感,它欺骗不了别人,也欺骗不了自己。

一段婚姻中,如果男人对妻子没有疼爱,就算暂时的日子过得很好,这段婚姻早晚也会出问题。

同事王姐,就是因为这个原因,最终决定和老公离婚。

在外人看来,王姐的老公也算得上是某种标准上的好男人:事业心强,工作能力突出,对人和善客气。可是,只有王姐知道,外人眼中的好男人,回到家之后,却完全是另外一副面孔,简短一句话就是:笑脸都给了外人,脾气都留给了家人。

情绪不稳定,王姐还能理解,毕竟成年人在外打拼,永远都要收敛自己的脾气,而家是放松的地方,回到家里发泄发泄自己的负面情绪,也算是情有可原。

但是,让王姐完全不能接受的是,男人对王姐丝毫不疼爱。在男人的三观里,只要他挣钱拿回来家,只要他没有在外面乱搞,他就是一个合格的丈夫和父亲。可是,生活就是柴米油盐鸡毛蒜皮堆起来的,繁杂琐碎才是常态,一个酱油瓶倒了都懒得扶一下的男人,又怎么可能让妻子感受到家的温暖和爱意?

像树叶一样稠密的日子一天天过下来,王姐的心也一天天凉了,终于有一天,她在出差回家,然后连夜收拾乱糟糟的家时,她彻底崩溃了。

可是,当王姐提出离婚时,男人却满脸不可置信地骂王姐:你是不是日子过的太安逸了?明明过得好好的,提什么离婚?这句话,成了压垮王姐的最后一根稻草。

有一句话说:

不懂得心疼妻子的丈夫,只会收获一个不开心的妻子,妻子不开心,自然不会心情愉悦地想和对方过下去,婚姻自然会出问题,只是很多丈夫意识不到。

这句话说得直观又扎心,女人都是感性的,生活又是繁琐的,没有对妻子疼爱的婚姻,注定不可能长久。

alt

二 婚姻里,彼此尊重是幸福的前提

导演李安说:

任何关系,尊重都比爱重要。

放在婚姻里,这句话依然是颠扑不破的真理。

另一个朋友周姐,却将原本并不美满的婚姻,过得幸福甜美。

在世俗眼里,周姐属于下嫁的典型,因为她老公无论家庭背景还是长相工作,都比周姐稍逊一筹,所以最初很多人都不看好他们的婚姻,总觉得有一天一定会上演“翻身第一剑,先斩枕边人”。

但结婚15年过去,两个人却过成了最幸福的样子。最根本的原因是,周姐从来不拿自己老公和外面的男人比,一切就按照男人自己的发展节奏来。周姐甚至很直接的说:又不可能人人都成精英,做个普通人,过点普通日子挺好的。

周姐的尊重换来了男人的尊重与敬重,家里的大事小事,自己事业上的发展抉择,男人都会考虑周姐的意见,即使在十年后事业发达了,男人对周姐的事事尊重,依然如故。

alt

蒋勋先生说:

生命怎么活都会有遗憾,关键在于你怎么去领悟,给这个遗憾的部分更崇高的向往,然后尊重、包容它,反而会把这个遗憾的部分变成一种生命力的圆满。

一份美好的感情,就是两个人把彼此放在心里,互相尊重,彼此成就。这才是真爱原本的样子。

结婚,结的是两个人的忠贞与责任心,男人懂得给妻子更多的疼爱,女人懂得给丈夫更多的尊重,两个人互相心疼,彼此撑腰,这样才能成为对方的避风港。

你怎么经营婚姻,婚姻就怎么回报你。

热门文章
有人第一次见恋人的父母,总觉得局促不安,但又不确定是不是自己太敏感; 有人婚后第一次跟伴侣回家过年,家中的一切都让自己难以忍受,不知如何是好; 还有人开始谈婚论嫁,对方父母提出的要求,怎么听怎么刺耳,但又不好翻脸......平常过着二人小世界,还算甜蜜;见完对方父母,就咂摸出一丝苦味。
许知远曾采访罗振宇,说他提供的是一个“知识胶囊”,这个我比较认同。因为这种知识去除了水分,经过了重新编排和压缩,针对性强,都是精华。在这个焦虑充斥和讲究效率的年代,它能快速地给人以启发和获得感,确实有一定的益处。
每个星座都有自己的故事
“独处有时,交友有度,选择性交往非孤独之辈也。”很多人并非天生孤僻,而是在社交中有着明确的原则和选择。
小久,杭州本地人,有房有车,收入不错,适婚年龄,在家人朋友的安排下相过很多次亲,他说,到后来他追女孩子的步骤都是一样的了,微信——约会——送礼物,一度觉得就是找人搭伙过日子,直到遇到了她。